記錄腳步,丈量世界
——尚行邊境行走在中國邊境尚的故事
距離2016年2月29日“邊境GO們”出發(fā)已經一個多月了,好奇他們的經歷,好奇她們的奇遇,好奇她們敢于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的魄力,內心呼喊著“世界那么大,我想去看看”,腳步踟躕著,卻沒有勇氣邁出那一步;想想房貸-車貸-孩子-父母,作為3奴的我們,哪里有資格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。那就關注尚行邊境的小伙伴吧,讓內心跟著她們一起狂奔一下。
首先,我們看一下小歐的行進路程吧。
3月份整整一個月穿越了廣東-海南-廣東-福建3個省份,走到了福建的莆田。靠步子丈量中國,用心感受世界。
第二站廣東省海岸線:雷州石狗 硇洲島燈塔 珠海斗門區(qū),中山孫中山故居,汕頭老城區(qū)......
上午雷州尋找石狗下午中國第一火山島硇洲島
雷州石狗是雷州古時候家家門口都會有的守護神,也是古代漢族民間信仰之一,其猙獰威嚴的面孔也是雷州石狗的特色,但是在文革時被當做“四舊”摧毀,石狗慢慢的就變成了古物,老街里也很少見到石狗的影子。
硇洲島,百度一下才知道人家讀(Nao)硇洲島是中國南海邊的一座島嶼,位于廣東省湛江市麻章區(qū),是由火山噴發(fā)而成,也是中國第一大火山島,因為島上沒有經過人為的過度開發(fā),至今還保此著最原始質樸的味道,也因此被評為中國十大最美海島之一。
這里有與倫敦、好望角燈塔齊名的世界著名燈塔之一—硇洲燈塔,原以為是因為高度才得此盛名,后來才了解到這是在1898年,法國人統治廣州灣時期修建的。燈塔內的牛眼透京是由珍貴的水晶魔鏡制作而成! 燈塔的光通過折射可以到26海里!因為實屬珍貴,是國家級航海標志,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!
奔向那宴海石灘,形態(tài)各異的火山熔巖礁石,在歲月中經過海水的打磨,有自己的年輪!浪花飛濺,坐在巖石上聽濤聲依舊!
南方的潮濕天可不是只是衣服不干哦!是墻體和地板都會滲水。
第三站福建海岸線:
小歐到汕頭已經跑了5000多公里了嘍。沿廣東海岸線走,發(fā)現很多東西有點相似,可能是同緯度的關系,生活習慣,民俗文化,包括地理都是非常相似的(吐槽:一路都是回南天,衣服晾不干,地板都是滲水的,也不能搭帳篷)從建筑,文化,歷史,美食和歷史4個角度來展示一下我看到的珠海,中山,汕頭吧!
珠海隨處可見的亭子,本身很普通,當地人民用竹子做了一些造型,就變得非常高端大氣上檔次了。
珠海的斗門舊街
斗門舊街位于珠海市斗門區(qū)斗門鎮(zhèn),保存的完好,斗門舊街踞城臨海,水陸交通暢達,是當時的珠三角南岸各類貨物的重要集散中心。全長500多米,寬7.5米,由石板路串聯貫通,街道兩旁店鋪林立,行商坐賣四方云集。沿街緊密排列的商鋪騎樓,是一處橫臥在南粵大地上的兼具中西建筑風格的獨特建筑群。
汕頭潮南區(qū)城南鎮(zhèn),尋找馬化騰的故鄉(xiāng),
廟宇屋頂上活靈活現的彩陶
中山以紀念鄧小平同志為主題的羅三妹山公園,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廣東中山三鄉(xiāng)鎮(zhèn)羅三妹山蜿蜒的山徑上,留下鏗鏘有力的世紀強音———不走回頭路
民俗博物館分為兩大部分,一是民居展示區(qū),它分為民居展和民俗展兩部分,以文物展示為主,使參觀者能身歷其境,對孫中山成長初期的社會狀況和風土民情有直觀的認識。農業(yè)展示區(qū)則以文物展示與耕作示范相結合為特色,知識性、歷史感并重,??歷其境,對孫中山成長初期的社會狀況和風土民情有直觀的認識。
中山三鄉(xiāng)當地特色小吃,綠色的是三丫苦,有清熱,解毒,祛風,除濕功效,重點是只有這幾天有,過了這個季節(jié)就沒有了,并且這個季節(jié)很潮濕,當地人當季都會吃一些。味道有些苦,一般都是沾糖漿吃。
這個是沙蟲,因為肚子里有沙子老是洗不干凈,故稱之為沙蟲,吃了,很有嚼勁,肉質有彈性,聽說蛋白質非常豐富,并且他們只在無污染的情況下才能活著。大補!
一個純白小碗,中藥湯是溫的,味道有一點苦!滋補又不貴。
在這個“快餐”時代,所有的事情都講究快,慢慢的我們就會忘記生活是什么?在這個喜新厭舊的年代,也許我們停下腳步看看老物件也是生活的一種享受吧!廣東之行結束,下一站福建,走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