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汽車之家 原創(chuàng)試駕] “雙車策略”,國內(nèi)最先干這事兒的無疑是大眾,2008年,南大眾的朗逸和北大眾的新寶來接連亮相,兩車的區(qū)別其實不算小,但因市場定位高度重疊,一時間不少人都在糾結(jié)選哪個。別急著反駁我,如果把這茬兒說是“雙車策略”有些牽強的話,那2011年夏天同時推出的邁騰(B7L)和帕薩特總該算數(shù)了,后來發(fā)生的事我們都知道了,邁騰和帕薩特這倆車滿大街都是,在中型車銷量榜里霸占了相當長的時間。
顯然這個策略是成功的。后來豐田把卡羅拉和雷凌這個雙車策略幾乎玩到了“哪家4S店近選哪個”的水平,到后來本田的繽智和XR-V、冠道和UR-V什么的,大家已經(jīng)不再驚訝。這回豐田又帶來了它的“雙車策略”,兩兄弟分別是一汽豐田的奕澤IZOA(以下簡稱:奕澤)和廣汽豐田的C-HR,在我試駕奕澤IZOA的時候,我的分站同事已經(jīng)測試了C-HR,且文章已經(jīng)上線,現(xiàn)在兩車的信息一下子都有了,夠你參考的了。
外觀相當激進
C-HR這款車其實早在2016年就亮相了,作為豐田TNGA架構(gòu)下的產(chǎn)物,C-HR的造型相當激進,時至今日都還有一種概念車上街的感覺。奕澤和國產(chǎn)版C-HR的差別非常細微,你可以理解成:這倆其實都是C-HR的國產(chǎn)版,只是兩家廠商都要造,所以其中一個沿用了C-HR的名字,另一個就得起個新名字。
通用、福特、本田、日產(chǎn)這些廠家在小型SUV這塊兒都有了成熟的產(chǎn)品,雖然豐田直到今天才帶來奕澤/C-HR,但晚來也有晚來的好處,競品的路子摸清了,那就來個特別點的,可謂是有備而來。奕澤(包括C-HR)會讓人更有興趣嗎?不管怎么樣,這種“我們不一樣”的車型出現(xiàn),是我們喜歡看到的。
單看門把手、車頂、擾流板這些細節(jié),你會覺得奕澤做得還挺大膽的,但真正近距離體驗這款車之后會發(fā)現(xiàn),以它的外觀,匹配這些設(shè)計都剛好合適,并不覺得夸張或者怪異,給人的感覺還挺舒服。
奕澤的外觀足夠吸引眼球,這已經(jīng)讓它跟主流的小型SUV劃清了界限,同級別最潮最酷沒懸念。不過在一些細節(jié)上,我認為它還能更進一步,比如高配車型的輪圈完全可以用18英寸的,排氣管也可以弄成外露式的,玩就玩徹底點,讓人看了也痛快。
好評理由:
差評理由: